秋分時節天氣逐漸干燥,人體容易出現口干舌燥、皮膚干癢等秋燥癥狀。此時養生重點在于補水潤燥、養陰生津,通過飲食調理可以有效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。
中醫認為秋分后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主。銀耳是秋季養陰佳品,富含植物膠質,能滋潤呼吸道和消化道。可將銀耳與蓮子、百合一起燉煮,既能潤燥又能安神。梨是秋季應季水果,水分充足且性涼,具有清熱潤肺功效。直接生食或與冰糖燉煮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蓮藕富含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,能滋陰潤燥且有助于腸道健康。蓮藕可清炒、燉湯或榨汁飲用。芝麻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,能滋潤肌膚和腸道。可將黑芝麻磨粉后加入粥或豆漿中食用。蜂蜜具有潤腸通便作用,早晨空腹用溫水沖服一勺,能幫助緩解秋燥引起的便秘。
山藥是藥食同源的食材,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,能補脾益肺。可蒸食、煮粥或燉湯。南瓜性溫味甘,富含β-胡蘿卜素和膳食纖維,能潤肺益氣。南瓜粥或南瓜湯都是不錯的秋分食譜。杏仁有潤肺止咳功效,但需注意苦杏仁有小毒,應選擇甜杏仁食用。
秋季補水也不可忽視日常飲水,建議少量多次飲用溫水。菊花、麥冬等中藥材泡水代茶飲,也能起到滋陰潤燥作用。秋分時節應少食辛辣刺激、油炸燒烤類食物,以免加重燥熱。
通過合理搭配這些滋陰潤燥的食材,結合規律作息,就能有效應對秋燥,保持身體平衡狀態。不同體質人群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食材搭配,如脾胃虛寒者可適當加入生姜、紅棗等溫性食材。